专家支招黄金周游客拥堵:景区实时监控提前预警

2013年10月08日10:10  大洋网-广州日报

  本报讯(记者杨进) 盘点《旅游法》实施首周,国内多个知名景区游客爆棚,黄金周今年还是变成了“黄金粥”。

  只见,故宫超限了,游客接待量超过测算的游客量上限一倍多;西湖挤爆了,单日游客量首次突破百万;九寨沟游客滞留了,进不去出不来。网上热传各种段子调侃拥堵盛况:“故宫人山人海、长城不分内外”“法海被挤掉进西湖了”。高速公路成了“龟速公路”、标志性景区成了“标志性”人群聚集地,不是堵在路上就是瘫在景区……

  呼吁带薪休假分散客流

  《旅游法》明确规定,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。往年各大景区人员爆棚,今年原有望借新法实施得以好转,但这一情况并没改观,国内多个热点景区照样出现客流“井喷”。

  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杨彦锋认为,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,这一现状难以改变。“全年就这有两个长假,游客都往景区挤,是一种无奈的办法。”

  建议景区实时监控提前预警

  虽然刚实施的旅游法对景区最大承载量、游客总量控制等方面都作出规定,但从今年“十一”黄金周的情况看,多数景区依然超载接客,并未采取相应的预警措施。

  有专家建议,面对逐年增长的客流,有效的预警机制可以减缓黄金周的压力,如:提前公布主管部门核定的景区最大承载量,制定实施游客流量控制方案,推行门票预订方式,科学合理地疏导客流。

  此外,还可以引进青岛对景区的实时监控管理办法,在景区大门口及周边道路进行监控,一旦发现有拥堵的苗头,也可以立即去疏导。而上海世博园、张家界等大型景区,采取开多个门,每个门进入景点游览的线路不一样,这种做法也值得参考借鉴。

  黄金周变“黄金粥”,出门旅游休闲沦为花钱遭罪,折射出的是黄金周旅游转型升级的迫在眉睫。如果说当年设置黄金周旨在培育旅游休闲消费市场,时至今日,当旅游进入大众时代,消费呈井喷式增长,相应的景区接待能力、管理水平和政府的公共服务、应急能力却未能同步快速发展。要想避免黄金周变“黄金粥”,还需景区、政府、游客三方携手努力,尽快实现黄金周的提质升级。

  新华时评:

  呼唤“升级版”的黄金周

  我国的黄金周制度设立于1999年,旨在激发人们的旅游、休闲和消费需求。10多年过去了,每到长假各大景区人满为患,交通客流急速增长,而各大景区的接待能力、配套设施和服务能力却显得滞后。

  要想避免黄金周成“黄金粥”,需尽快打造升级版的黄金周。打造升级版黄金周,亟需政府加强引导督促,落实带薪休假制度。尽管我国带薪休假条例出台已经5年,但落实率不高。绝大多数群众依赖法定长假集中出行,这就导致短期出游人数爆发式增长,景区难以负荷。

  打造升级版黄金周,需要各级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。目前,景区线路设计不合理、产品创新不足、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严重。政府应该在协调、规划、投资等方面切实履行职能,完善交通、住宿、消费等配套设施,为国民提供休闲旅游的必要条件。

  打造升级版黄金周,需要主管部门和景区推行精细化的管理措施。要做到这些,还需要相关部门和景区抛弃“门票依赖症”,注重长远的可持续发展。   (杨玉华)

 

(编辑:SN086)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美德科学家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
  • 体育里皮:恒大可立足意甲 继续履行合同 视频
  • 娱乐好声音李琦赢张恒远夺冠 阿妹激动相拥
  • 财经多部委将内部讨论养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
  • 科技移动引新版iPhone或推迟 销量要求千万
  • 博客柴静:2013年美国最受瞩目的庭审
  • 读书祸从口出:林彪说了什么引起毛泽东警惕
  • 教育高三另类冲刺标语:不是高富帅滚去学习